-
秦皇岛北戴河区强化招商引资精准服务驱动经济提质增效
在2024年,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坚定不移地将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优化服务机制,加速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通过多元举措,北戴河区聚焦盘活存量资产、强化产业支撑和政策赋能,旨在构建高质量营商环境,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一、聚焦沉淀资产盘活与重点产业招商 北戴河区将沉淀资产盘活作为招商引资首要任务,通过“腾笼换鸟”机制持续盘活闲置资源,集中人力物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以文旅、康养、数字经济、总部楼宇经济和特色农业五大专班为抓手,北戴河区细化招商方向,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文旅产业依托北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招商引资重点发展高端度假项目;康养产业借力医疗资源优势,吸引健康管理企业落地;数字经济专班紧跟国家创新战略,引入数字技术企业;总部楼宇经济强化CBD功能,提升区域辐射力;特色农业则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打造本土品牌。这一措施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从低效资产到优质项目的转型。 二、加强总部经济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 北戴河区加快“一核四轴”发展布局,以总部产城融合为重点,夯实招商承载基础。在“一核”建设中,北戴河区规划城市中心区为总部经济枢纽,引进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四轴延展覆盖交通干线和产业带,提前谋划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升级。这一策略强化了产城一体化,通过提前设计智慧化设施,降低了企业投资门槛,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秦皇岛市整体布局强调绿色发展,北戴河区结合地方特点,将生态优势融入基建计划,打造低碳产业载体,进一步增强对高端企业的吸引力。 三、推进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顶层设计 北戴河区深化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以顶层设计引领招商引资精准定位。通过系统规划,北戴河区优化文旅产业支撑体系,完善酒店、交通和休闲配套设施,满足高端游客需求。这一举措强化了区域品牌形象,吸引外资和文旅巨头合作,同时联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示范区的打造提升了北戴河的全球影响力,将旅游红利转化为招商竞争力,助力形成“引进来、留得住”的服务闭环。 四、优化惠企政策和精准服务机制 北戴河区出台“支持总部企业发展的10条措施”惠企政策,细化金融服务、税收减免和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核心包括一站式服务窗口、绿色通道审批和创业孵化补贴,精准匹配企业痛点。北戴河区坚持“三三四五”发展思路,即三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个机制(联合推进、分级督导、动态调整)、四步闭环(谋划、实施、评估、提升)和五项保障(组织、资金、政策、服务、监督),以“四色晾晒法”监督进度:红色挂牌督办滞后事项、黄色预警潜在风险、绿色推进顺利项目、蓝色总结推广经验。这一方法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和招商实效,确保了企业从“走出去”洽谈到“引进来”落地全过程高效运转。 五、招商引资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系统服务,北戴河区招商引资成果稳步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有序展开。康养产业围绕健康疗养基地建设,任务进展良好;数字产业引入数智企业,技术应用深化;农业产业培育特色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北戴河区的精准服务模式增强了区域竞争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为秦皇岛市打造京津冀经济高地贡献新动能。
2025-07-02
-
抚宁区八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助产业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在春季,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成功举办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巨大,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体现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的实效。 一、重点项目推进与产业布局优化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本次集中开工的8个项目涉及高端制造业、绿色能源及产业链配套领域,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资源整合,强化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招商引资创造新机遇。项目分布于抚宁开发区北区京津产业转移示范园等重点区域,旨在培育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帮扶机制与营商服务深化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坚持以企业为根、项目为王,实施区级领导包联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全方位协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通过优化政策供给和资源分配,强化政府与企业间沟通协作,例如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构建公开透明的政企互动平台。这套机制注重长期稳定性,已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坚实基础,帮助企业突破融资、人才等瓶颈,促进项目高效落地和产业链融合,打造亲清型合作生态。 三、改革创新与营商环境对标提升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对标省内先进地区和全国改革典范,学习借鉴高效实践,聚焦“放管服”改革核心,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针对体制机制弊端,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等模式,压缩项目周期,提升服务效率,并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主体,为招商引资拓展空间。未来,抚宁区将持续创新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助力成为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区域。
2025-07-02
-
北戴河总部经济服务升级助推1月税收同比显著增长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强化招商引资战略,创新构建“管家式”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总部加速集聚。在2023年1月,该区总部经济税收同比增长205%,凸显服务优化对区域经济的驱动力。北戴河经济开发区工委通过系列举措提升营商环境,带动税收大幅提升,验证了服务创新的有效性。 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经济开发区工委聚焦审批效率提升,建立一站式审批办税绿色通道,简化企业注册和税务流程。推行专业化服务团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项目领办代办制,确保入驻项目快速落地。以“五心工作法”为核心,打造高效服务品牌,强调招商过程中的真诚互动与服务细致性,覆盖企业从引进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这一机制通过系统化操作,保障服务连续性和响应速度,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投资信心。 二、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深化企业定制服务,构建包联企业制度,实行重点企业月度走访机制,及时响应需求动态。成立总部企业联盟,强化企业间协作;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专人协调难题解决。针对融资瓶颈,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整合金融机构资源;举办税收政策交流培训,赋能企业合规经营。这些措施精准聚焦企业发展痛点,搭建稳固的政企沟通平台,助力企业优化资金链和策略规划,为税收增长奠定运行基础。 三、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总部经济成果显著,落户企业总数达550家,形成多元化产业生态,覆盖能源贸易、金融保险、船务运输、医疗器械及科技研发等领域。其中,能源类企业数量增至320家,成为增长引擎。服务模式的持续迭代为后续发展注入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北戴河区正进一步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强化跨部门协作,确保总部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贡献更大经济价值。
2025-07-02
-
秦皇岛重大项目签约加速产业升级
2023年,秦皇岛市成功举办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总投资近100亿元,吸引市外资金参与,涵盖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此举突出招商引资实效,促进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活动背景与组织过程。秦皇岛市在2023年第二季度策划本次签约,响应河北省“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的号召,通过集中组织与筛选,确保项目符合地方发展战略。活动强化服务保障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平台,体现秦皇岛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此举标志着该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后续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二)签约项目分类与产业意义。项目涉及装备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现代商贸物流及文体旅游六大领域。装备制造类项目以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研发为代表,推动技术研发本土化;生命健康项目聚焦中关村生命园昌黎科创基地,促进生物医疗创新;食品加工以食用菌菌种菌棒生产为亮点,带动绿色食品加工业集群;节能环保类如铝灰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助力低碳转型;现代商贸物流项目构建新农利合·中国昌黎海鲜展示交易中心,提升区域贸易枢纽功能;文体旅游项目结合柳河山谷番茄谷,丰富文化旅游业态。这些项目共同强化秦皇岛产业链条,突出“高精特新”导向,符合国家对绿色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政策。 (三)招商引资策略与成效。秦皇岛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招商,通过政策优惠、土地供应和金融支持吸引投资。活动显著提升了市外资金占比,带动地方产业生态优化。例如,节能环保项目依托资源回收技术,强化产业链协同;现代商贸项目引入第三方物流体系,提升区域流通效率。此次签约检验了招商引资机制的有效性,积累经验用于后续常态化推广,确保项目落地生根。 (四)区域经济影响与发展潜力。活动预计撬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装备制造项目促进设备升级,提升区域制造水平;生命健康创新带动康养产业协同发展;食品加工项目扩展乡村振兴渠道;文体旅游项目整合农文旅资源,增强区域吸引力。秦皇岛市借此契机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圈,释放潜力,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动能。 (五)后续规划与长效机制。秦皇岛市将坚持招商引资主线,完善项目监管与服务系统,确保签约项目投产达效。该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承载新项目,并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通过政策延续与动态评估,巩固活动成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新高度。这体现地方持之以恒的发展韧性,彰显秦皇岛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2025-06-30
-
秦皇岛抚宁区10个产业类项目集中签约赋能发展
2021年,秦皇岛抚宁区举行10个产业类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此次签约是当地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成果,将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聚焦精准招商,筑牢发展根基。秦皇岛抚宁区始终将“招大企业、引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质量优良的项目、特色鲜明的产业及高精尖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优化招商策略、完善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当地注重产业链招商,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精准对接符合发展定位的企业,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效。此次集中签约的10个产业类项目,紧密契合秦皇岛抚宁区产业发展规划,涵盖新而特产业、高精尖技术等多个重点领域。这些项目在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项目落地后,有助于推动区域产业向更高层次、更优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持续向好。近年来,秦皇岛抚宁区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0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亿元,均实现稳健增长。此次项目签约落地后,将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为秦皇岛抚宁区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6-30
-
抚宁区专班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提质增效
(一)抚宁区在"十四五"规划启动的年份,即2021年之后,进入二次创业、振兴崛起的关键转型期,将"起势"转化为"成势"。为此,抚宁区确立以12个工作专班为总抓手,全力攻坚突破重点工作,聚焦招商引资,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产业强区"战略。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 (二)工作专班机制的建立是抚宁区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引擎。在2021年以来,抚宁区设立12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负责不同领域,如政策对接、项目推进和资源整合等。这些专班作为总抓手,协调各部门联动,确保重点工作高效推进,避免零散施策问题。专班运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深化融合,例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秦皇岛市抚宁区区位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为后续产业体系构建奠定扎实基础。 (三)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先进制造、生态农业、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休闲旅游为主导方向。在2022年前后,抚宁区聚焦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链升级。先进制造方面,支持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生态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一批示范园区;食品加工与现代农业融合,提升附加值;现代服务重点拓展物流和数字经济;休闲旅游依托海岸线资源,发展滨海生态旅游。这一体系突出了多产业协同,响应"双循环"新格局要求,强化区内供给能力和外循环联动。 (四)招商引资是抚宁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2021年至2023年间,抚宁区制定专项招商策略,通过建立服务专班机制优化招商流程,吸引外部资本进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链延链补链。招商引资成果有效支持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产业强区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避免了投资不足风险,推动区域经济健康运行。 (五)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双循环"格局是抚宁区产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以来,抚宁区深化与周边省市合作,依托区位优势参与区域分工,提升产业外向度。例如,在"双循环"框架下,强化区内市场与外部市场联动,加快跨境贸易服务升级。这确保了产业体系构建与国家战略同步,为秦皇岛市抚宁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六)抚宁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成效已初显,在2023年前后,区域产业韧性和竞争力逐步提升。未来展望中,抚宁区将持续深化专班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确保产业体系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抚宁区振兴崛起提供长效支撑。
2025-06-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